古代一万两黄金值多少人民币(赏万两黄金到底是多少)

时间:2023-10-17 16:52:55 点击量:6324 作者:曾海博
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,黄金的纯度越来越高,越晚的朝代一两黄金的价格也越高。如果用今天的价格来计算,一两黄金约值人民币13000到14500元。那么黄金万两合起来至少也有上亿元!

在古代封建社会,皇帝向大臣赐予“黄金万两”是极高的褒奖和荣耀的表现。当一个大臣获得这样的恩赐,不仅自己沾光,连祖上也要感到荣耀。

但是,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,也许会疑惑,这“黄金万两”的实际价值真的是那么高吗?皇帝口中的“赏黄金万两”,其实并不代表真的有那么多黄金可以赏赐。

一、皇帝需要夸大赏赐来彰显威严

首先,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皇帝需要通过这种“赏黄金万两”的表态来彰显自己的权威。

在封建王朝中,皇帝坐拥天下,手握大权,自然被默认为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人。一般民众根本无法想象皇帝究竟拥有多少财富。

所以,当皇帝宣布要赏赐大臣黄金万两的时候,民众自然会觉得只有皇上这样的人才拥有这样惊人的财富。

如果皇帝开口赏赐的数字太小,反而会有失皇帝的体面。皇帝必须维持自己是万钱难求的富豪这个形象。

皇帝需要照顾各方面势力,不能让任何一方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。赏赐就是维系各个阶层关系的方式之一。

如果赏赐太过吝啬,就等于是在贬低某个阶层的地位。反之,通过夸张的赏赐数目,可以让被赏赐者感到荣耀。

哪怕实际上拿到的远没有言语中那么多,也不会有怨言。

以明朝的一位皇帝为例,他就特别爱以“万”来彰显自己的威严,像“万岁万万岁”这样的祝语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。所以在赏赐臣子时,也喜欢用“黄金万两”这样夸张的数字。

虽然实际上皇帝的财库里哪有那么多黄金,但是臣子们也不会真的去计较皇帝言语的真实性。

他们在意的是皇帝的恩典和荣耀。皇帝的言语就是对他们忠心的褒奖。

二、不同时期黄金价值差异大

其次,即便皇帝真的从库房里取出黄金万两赏赐大臣,其实价值也不是那么高。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黄金含量不同,价值自然也大不相同。

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,黄金的纯度越来越高,越晚的朝代一两黄金的价格也越高。

如果用今天的价格来计算,一两黄金约值人民币13000到14500元。那么黄金万两合起来至少也有上亿元!

但是,早期朝代的黄金含量远没有那么高。甚至有人说,古代所说的“黄金”还包含了一些如锡、铜等黄色金属。

如果真是这样,即使赏赐的是“黄金万两”,其实也不过就是一些普通金属而已,价值并不高。即使拿到手,大臣也很难将其兑换成实际的使用价值。

不同朝代的货币政策也各有不同。有的朝代发行的货币质量较差,稍后就变得一文不值。

有的朝代则更重视货币的质量,黄金也更多用于储备,很少流通。可以说,黄金的价值在不同时期有着天壤之别。

就算拿到了高纯度的黄金,也不见得能直接拿去使用。由于黄金稀缺,要想兑换成能用于日常生活的货币并不容易。

其变现能力非常有限,大臣们也很难从这“黄金万两”中获取实际利益。

三、皇帝的钱袋未必鼓

再者,皇帝也未必真的有那么充裕的国库。

管理一个国家的开支极大,皇帝的收入主要靠各地缴纳的税收。但是这些钱经过各级官员收缴,也有不少被挪用或者克扣。

到了皇帝手里的钱,其实已经所剩无几。有的皇帝为了减轻民众负担,还会减免部分税收,这更使国库收入减少。

要修建宫殿、水利工程都捉襟见肘,更不用说拿出那么多黄金来赏赐大臣了。

相反,一些大臣却通过各种不法手段积累了巨大财富。清朝的和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。他死后,家中被搜出八亿白银,比当时十五年的国家财政收入还要多。

由此可见,皇帝的财力远不如民间传言那么充裕。所以,皇帝即使想要兑现“黄金万两”的承诺,实际上也十分困难。

不仅是贪官敛财,皇室内部的钱财分配也很不合理。皇帝有无数妃嫔要供养,许多皇子公主也挥金如土。

再加上宫廷奢靡的生活,吃掉了大把银两。等皇帝想要调动资金办事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的钱袋空空如也。要想执行赏赐,也需要向臣子赋税、借债,实在是自身难保。

四、御赐难以物尽其用

最后,即使皇帝真的取出那么多黄金赏赐大臣,对大臣来说,这笔财富也很难真正使用。因为这是皇帝的恩赐,如果拿去挥霍就失了尊严。

大臣家中往往会把这样的赏赐供奉起来,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,作为荣耀的象征。真要拿去花用或兑换,反而被视为大不敬之举。

拿到皇帝的赏赐,按照当时的礼数,其实是要供奉的,无法随意处置。御赐之物代表着皇帝的恩宠,如果私自处理就会被人非议。

再加上朝堂上的竞争如此激烈,大臣之间互相监督,谁敢用皇上的赏赐置办私物,恐怕就会被政敌抓住把柄,说他失德哄p皇上。

即使将赏赐的黄金小心翼翼藏起来,也要防贼防盗。何况那个年代治安混乱,大臣的宅第也面临被盗的风险。拥有巨额财富的同时,也意味着要承担起看守家产的重任。

所以,皇帝口中的“黄金万两”赏赐,其实对大臣来说,重要的是皇帝的褒奖和恩典,而不是语言本身的含金量。

大臣也不会以实际利益来衡量皇帝的承诺有多少是口头空话。在他们心中,最重要的是得到皇帝的嘉奖和提拔。这代表他们的忠心得到了认可。

对一个臣子来说,皇上的一纸诏书,一句褒奖之词,就足以让他飘飘欲仙,志得意满。实际上能不能真拿到什么金银财宝,并不重要。

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,在封建王朝体制下,皇权是无上的统治地位。臣子对皇帝言听计从,不求实际利益,只为荣誉。

结语

今天我们回望历史,也许会觉得皇帝的虚言实际上p人。但是在那个时代脉络下,赏赐的实质价值远没有重要。

这种传统文化的僵化也成为王朝积弱的一个原因。

现代社会许多方面都已经改革,但在一些传统观念上,我们还需要努力突破,不要被虚名所迷惑,而要理性看待实际利益。

同时,建立一个更公正、法治的社会,而不是依靠个人恩赐建立人际关系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