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华的三部曲是哪三部(余华人生三部曲写了什么内容)

时间:2022-08-24 04:52:26 点击量:5789 作者:黄文静
余华的“人生三部曲”:《在细雨中呼喊》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。《在细雨中呼喊》描绘了孤独的少年如何体会生存的苦难;《活着》讲述了cr在漫长的岁月中如何忍受生存的苦难;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书写了一个cr如何消解生存的苦难。

中国现代文学的特征用简单而又极其沉重的两个字总结:活着。作为将“活着”诠释得最好的中国作家之一,余华的“人生三部曲”——《在细雨中呼喊》《活着》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淋漓尽致地展现了“人为活着本身而活”

《在细雨中呼喊》描绘了孤独的少年如何体会生存的苦难;

《活着》讲述了cr在漫长的岁月中如何忍受生存的苦难;

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书写了一个cr如何消解生存的苦难。

《在细雨中呼喊》

“再也没有比无依无靠的呼喊声更让人战栗了,在雨中空旷的黑夜里。”

《在细雨中呼喊》是余华第一部长篇小说,曾于2004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。

这部以“孤独”为题材的小说,讲述主人公孙光林自出生以来就不受待见,亲人将他视为不祥之兆,在朋友眼中他也可有可无。最后,孙光林在尝遍孤独后决定自我救赎。

1、《在细雨中呼喊》

余华 著

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

小说虽不是自传,但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余华年少时的内心感悟。为了摆脱孤独的困境,孙光林不惜一切代价要融入热闹之中。

在试图靠近家人的过程中,孙光林发现父亲不忠不孝、劣迹斑斑;学校里,孙光林刻意与被同学们簇拥的苏杭为伍,可悲的是,在苏杭眼中,孙光林从来都是可有可无。

最后,在冷眼旁观父亲的“白日梦”后,在刻意迎合的友情破碎后,孙光林终于醒悟:

“我不再装模做样的拥有很多朋友,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,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。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,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,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。”

2、《活着》

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的。正如余华所说:《活着》里的福贵让我相信,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,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。

《活着》作为风靡全球的中国当代文学经典,感动一代又一代读者。文本的价值并不是抽象地向你陈述形而上学的哲学概念,而是将“活着”嵌入在具体的境遇中,是一个关于死亡的教育场景。

在变动的社会大背景下,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儿子,因嗜赌成性,输光了家里的财产,最后,历经亲人先后离他而去的坎坷命运,年老的福贵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。

余华自己在韩文版序言中非常文学化的一段表达:

作为一部作品,《活着》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,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,因为他们互相感激,同时也互相仇恨;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,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。

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,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。

3、《许三观卖血记》

相较于前面两部作品,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苦难的人生。如果说《在细雨中呐喊》《活着》在描写苦难,《许三观卖血记》展现的便是主人公如何攻克一个个困难,消解苦难。

许三观卖血,贯穿全书始终。许三观的人生就是如此,靠卖血为生。在许三观生活的年代,生活是一件艰苦的事,因此许三观每次卖血都夹杂着对生活的妥协与无奈。

为了给孩子改善伙食,许三观去卖血;为了大儿子一乐劳作时少受点苦,许三观去卖血;为了给二乐的队长送礼,许三观二话不说地去卖了血。

小说中最触动人心的一个情节也发生在许三观卖血途中,许三观的“血友”根龙因身体本就弱,还坚持卖血,一时没撑住,倒在了吃饭的桌子上。

许三观得知根龙最后死在医院时,虽然难过、害怕,但几个月后许三观依然走在去卖血解救一乐的路上。

活着,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就如作家乔治·塞弗里斯所说:

“坚持活下去真的不容易,仿佛一条暴涨的河,要穿过一个针眼。”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