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瓜为什么是绿色的叫黄瓜(黄瓜源自哪里名字有何来历)

时间:2022-11-10 13:50:41 点击量:1255 作者:苏雨航
比如我们平时在超市或菜市场看到的黄瓜,其颜色却是绿色的!那么并非是黄色的它,却为何叫“黄”瓜呢?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话题。黄瓜的原产地并非中国,而是源自西域。

当人类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,便开始为各种动物植物取名字,这些名字往往会根据其外貌特征有关,比如长颈鹿、白鱀豚等等。

但偶尔也有一些名字让后人感到很匪夷所思,比如我们平时在超市或菜市场看到的黄瓜,其颜色却是绿色的!

那么并非是黄色的它,却为何叫“黄”瓜呢?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话题。

黄瓜的原产地并非中国,而是源自西域。

公元前139年(汉武帝建元二年),张骞奉命出使西域,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抗匈奴,在数次往返的过程中顺便带回了诸多西域特产,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熟悉的黄瓜。

不过在最初的时候,它的称呼是胡瓜。“胡”在古代一度被用来泛指北方或西域的少数民族,所以胡瓜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“源自西域的瓜”,类似的命名方式还有胡麻(芝麻)和胡椒等等。

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会知道,中国古代的大部分时间都受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和骚扰,最严重的的西晋时期还曾经爆发过五胡乱华(泛指匈奴、鲜卑、羯、氐、羌五个北方游牧民族)。

这些胡人在中原土地上烧杀抢掠横行无忌,加上中国很多朝代自诩为天朝上国,一直看不上其余国家,所以在文人墨客的笔下,“胡”这个字逐渐带有一丝贬义色彩,说白了就不是什么太好听的字眼。

也就是在五胡乱华(公元304年-公元439年)的时候,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,俗称“五胡十六国”。

其中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石勒(公元274年-公元333年)建立了后赵政权(公元319年)。

从游牧部落一下子转型为一个国家,自然就需要社会制度上的转型,当时已经十分先进且完善的汉文化便成为这些国家的唯一选择。

在说汉语写汉字的过程中,性格豪放的游牧汉子赫然发现,为何好多文章诗词在“骂”自己?

这其中就包括刚刚提到的后赵开国皇帝石勒,他甚至专门就此事颁布了一条法令,规定无论说话写文章,一律严禁出现“胡”字,违者问斩。

不过法律虽然严苛,早已经约定俗成的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,毕竟谁也保不准一不小心说漏了嘴。

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目的,石勒在一次例行的“御赐午膳”时突然指着一盘胡瓜,询问身旁的大臣道:

卿可知此物何名?

大臣顿时感到亡魂大冒,心知石勒这是在故意刁难他,为了自保便急中生智道:

紫案佳肴,银杯绿茶,金樽甘露,玉盘黄瓜。

许是惊讶于这位大臣的文采和随机应变的能力,石勒便索性放过了他,而自此以后,胡瓜便被黄瓜二字取代了。

在唐代孟诜编写的《食疗本草》一书中,我们还能够找到关于此事的记载:

胡瓜,北人亦呼黄瓜,为石勒讳,因而改。

前文说过,黄瓜(胡瓜)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作为舶来品进入中国的,正所谓物以稀为贵,在此后的许多年间,黄瓜都是作为贵族茶余饭后的奢侈享受存在的。

这也是为何简单的一盘黄瓜能够出现在后赵皇帝御膳中的历史背景。

价格贵且产量少,所以在古代几乎没有人会冒着被惩罚的风险去摘取尚未成熟的黄瓜。于是乎人们见到的都是已经很老的黄瓜,而此时的老黄瓜颜色恰好就是黄色的……

就如那位大臣所描写的“玉盘黄瓜”那样,碧玉色的盘子里装满金黄色的瓜,看起来的确很赏心悦目。

后来伴随相关种植技术的进步,以及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,黄瓜便开始走下神台,成为古代百姓日常便可以吃到的蔬菜之一。

黄瓜价格越来越低,于是便有人趁其尚未成熟的时候摘下来吃,一口下去,清脆的口感,香甜的味道,似乎比老黄瓜更好吃。

于是乎绿色的嫩黄瓜逐渐取代了金黄色的老黄瓜,成为百姓常吃的一种食材。

时至今日在中国不少地方,依然还保留着用老黄瓜煲汤的习惯,老黄瓜往往长得十分粗壮,虽然没有了年轻时脆嫩,却有了一份岁月的厚重,在滚水中释放时间的味道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