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菅人命的意思和解释(红楼梦中贾谊用草菅人命说谁)

时间:2023-11-07 12:52:04 点击量:1101 作者:宋爱珑
“草菅人命”一般用来形容酷吏或者苛政随便取人性命,滥杀无辜,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,是个负面词。原意中草菅是都是野草,引申为人命像野草那样,丢了性命也跟割把野草那么随意。

“草菅人命”一般用来形容酷吏或者苛政随便取人性命,滥杀无辜,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,是个负面词。原意中草菅是都是野草,引申为人命像野草那样,丢了性命也跟割把野草那么随意。

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东汉•班固《汉书•贾谊传》,原文是:“其视杀人,若艾草菅然。”这是贾谊在给皇帝交流如何教育皇子梁王时所说。

这句话里主人公一定不是好角色,因为喜欢杀人,就像割野草一样,在这儿贾谊举例子提到的反面人物是胡亥,就是秦始皇儿子,秦二世。

贾谊认为,给皇子当老师,教导他不光是教文化知识,让其博学,更重要的是要教做人、教品德,让皇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。秦末时候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就是个失败案例。

赵高属于法家或杂家,主张乱世重典,崇尚法令严苛,他传授给胡亥那一套就是严刑酷狱。所学内容里充斥着各类酷刑。

因此,胡亥当了皇帝,秉持了这些理念,喜欢动不动乱杀人,想靠绝对的权力压服臣民。他看待杀人,就好像看待割野草一样,随便的很。

贾谊深入剖析反问说,难道胡亥生来就坏吗?在他看来,胡亥之所以这样,是教导胡亥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,这才是根本原因。

秦末的故事大家应该不陌生,秦始皇死后,再没有一个强力统治者可以震慑住朝廷和天下军民,秦帝国很快土崩瓦解。胡亥如果能以德服人,坚持推行仁政,能否给大秦续命,似乎也没这么简单。

当然,胡亥延续下来的秦人残酷统治,的确给政权垮台起了不小作用。

还说回贾谊,他这回教导梁王,实际上是人生的第二春。实际上贾谊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,也被很多后世人所尊崇。光是唐朝诗人里就常有他的身影。

李白在《行路难》里说:淮阴市井笑韩信,汉朝公卿忌贾生。而李商隐的《贾生》里专门说: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
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那么,贾谊究竟有多出色呢?

贾谊是洛阳人,小小年纪就博学多才,名声在外。后来被河南郡守招为幕僚。

因为河南郡治理的好,郡守升迁为廷尉,贾谊也被举荐到中央,被汉文帝任用为博士,那年贾谊才21岁,是所有博士里年纪最小的。

但作为高级智囊,贾谊在皇帝遇到重大问题咨询时见解又是最精辟的,只用一年就提拔为太中大夫。

不说做官,就说贾谊文学上的成就,那些名篇也是响当当的,比如《过秦论》、《论积贮疏》等等。

估计是性格上有缺陷,又因为得宠太快,贾谊好像被一干实力派大臣们所排挤,连周勃这样的大神也在背后给贾谊上眼药,一个小青年怎么能扛得住,很快就被贬到长沙去给长沙王做了太傅,自此远离权力中心。

三年后汉文帝想起贾谊,召他回去,原因不是问富国强兵的办法,而是请教鬼神之说,这就是李商隐诗里讽刺的事实。当然贾谊回答的很好,汉文帝很满意,这才让贾谊给自己宠爱的幼子梁王当太傅。

贾谊也够倒霉,寄予厚望的梁王没多久就在一次骑马时掉下来摔死了,贾谊很郁闷,一方面觉得没尽到当老师责任,另一方面估计也为自己的前途很是担忧。

他还年轻,还有很大的政治抱负,眼看新的靠山突然没了,这打击实在太大。过了一年忧郁的日子,贾谊在33岁时就去世了。

当然,汉初那些年基本也是继承了秦时的严刑治国理念,脸上刻字、消掉双脚也不是稀罕事。

在国家内忧外患好转,局势逐步稳定后,儒家思想才慢慢走到前台,要是贾谊晚生100年,也许成就会更大些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登录后才能评论